周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六批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周政〔2023〕38号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23-12-27 09:07:13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口临港开发区、黄泛区农场管委会:

现将第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0项,见附件1)和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2项,见附件2)予以公布。

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求,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管理和利用工作。

 

附件:1.第六批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目名录

 

 

 

20231214

 

附件1

 

第六批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共计30项)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民间文学(1项)

1

17

周家神针的传说

郸城县

传统音乐(1项)

2

7

周口古琴艺术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

传统舞蹈(2项)

3

14

开天盘鼓

西华县

4

15

冯桥抬花轿

西华县

传统戏剧(1项)

5

9

南丰花鼓戏

郸城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6

18

八卦内套仙人掌

太康县

传统美术(8)

7

22

葫芦烙画

项城市

8

23

欧家棕编

沈丘县

9

24

玉雕(范氏玉雕)

沈丘县

10

25

泥塑(张氏泥塑)

郸城县

11

26

郸城女书

郸城县

12

27

奉母虎头鞋

西华县

13

28

麦秆画(太康麦秆画)

太康县

14

29

李氏陶塑

商水县

传统技艺(13)

15

32

王氏秋梨膏制作技艺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

16

33

程记酱烧牛肉面制作技艺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

17

34

晋元墨制作技艺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

18

35

王福州臭豆腐制作技艺

川汇区

19

36

段家小焦鱼汤制作技艺

淮阳区

20

37

刘老翁鸡内金焦馍制作技艺

淮阳区

21

38

荣楼小鸡烙馍制作技艺

项城市

22

39

孙氏益纯雪润肤膏制作技艺

沈丘县

23

40

马记糕点制作技艺

沈丘县

24

41

唐桥鸭蛋制作技艺

郸城县

25

42

高氏汤圆制作技艺

西华县

26

43

金石传拓技艺

扶沟县

27

44

古典风格旗袍制作技艺

商水县

传统医药(1项)

28

11

谢氏中药炮制技艺

郸城县

民俗(2项)

29

7

关公信俗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

30

8

鱼鹰捕鱼

西华县

 


附件2

 

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共计12项)

序号

项目代码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传统美术

1

15

剪纸(太康马厂剪纸)

太康县

传统技艺

2

3

胡辣汤制作技艺(陈记胡辣汤制作技艺)

项城市

3

6

牛羊肉烹制技艺(豫淮田家羊头制作技艺、朱记过缸五香牛肉制作技艺、李记酱卤牛肉制作技艺)

淮阳区、商水县、太康县

4

7

酒酿造技艺(陈氏酩馏酒制作技艺)

郸城县

5

18

酱菜制作技艺(李记传统酱菜制作技艺

扶沟县

6

19

米酒传统酿造技艺(王氏米酒制作技艺)

川汇区

7

23

鸡肉烹制技艺(孔集烧鸡制作技艺、俏鸡王鲜炖养生火锅、方布袋烧鸡制作技艺、鲁府炒鸡制作技艺、荣心坊熏鸡制作技艺、吴台熏鸡制作技艺、候氏烧鹅烧鸡制作技艺、黄家炒鸡制作技艺)

淮阳区、淮阳区、淮阳区、沈丘县、沈丘县、郸城县、郸城县、商水县

传统医药

8

3

传统中医制济方法(何氏祛疼贴制作技艺、马氏鼻炎膏制作技艺、淮阳祝氏膏药制作技艺、刘氏回生极鲜草贴制作技艺、徐氏堂膏药制作技艺、金家膏药制作技艺、周氏中药除湿敷贴制作技艺、王氏膏药制作技艺、臧氏膏药制作技艺、赵家正骨膏药制作技艺)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川汇区、淮阳区、淮阳区、项城市、项城市、郸城县、郸城县、郸城县、太康县

9

4

针灸(盛氏针灸)

西华县

10

5

中医诊疗法(刘氏经络疗法、刘氏中医外治疗法、王氏中医挑治疗法、陈贾陈氏中医妇科疗法)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西华县、西华县、扶沟县

11

6

中医正骨疗法(谢氏中医正骨疗法)

郸城县

12

10

口腔咽喉疾病疗法(王氏耳鼻喉疾疗法)

周口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宋金朋